Centre for Optical and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TAFF / 师 资 队 伍  
     
  INTRODUCTION / 中心概况  
     
  RESEARCH / 研 究 方 向  
     
  设备对外服务  
     
  邮 箱 入 口  
     
  联 系 方 式  
     
  OSA浙大学生分会  
     
  最新消息    
     
 


中山大学的刘进教授来访紫金光电

2019年6月12日15:00,中山大学刘进教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五教学楼的212会议室为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的老师同学们带来题为“Highly efficient quantum light sources based on quantum dots in photonic nanostructures”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属于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的“光学/光子学前沿技术系列讲座”。

报告中刘教授分三部分介绍了新型的量子点定位高性能系统,将其用于基于光致发光成像的外延量子点的纳米级定位。首先,介绍了基于微腔耦合的单光子源,由于量子点的空间位置随机性,微腔很难与其耦合,即使在空间对上了频率上也不一定能吻合,目前有的共聚焦扫描、原位曝光、电子束激发量子点等解决方案都存在问题,为此,刘教授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即用单分子成像技术来定位量子点的位置,并展示了实验装置和具体操作。其次,报告中介绍了基于环形布拉格光栅(CBG)腔的中长光子源,通过优化CBG的设计结构,使系统的收集效率大大提高。最后,刘教授阐述了一种片上GaAs-SiN的混合集成量子光源,由于SiN的非线性效应优良,利用四波混频来实现频率转换功能,将量子点向光纤网络靠拢。刘进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利用上述提出的新型系统,实现了单个外延量子点与各种光子纳米结构之间的确定性耦合,这使得量子光子器件的具备了最先进的性能。

固态量子发射器,尤其是具有大光学振荡器强度的外延量子点(QDs),在未来片上量子器件的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是将来研究片上量子器件的热点技术之一。然而,单个外延量子点设备的确定性创建和最终可扩展性会极大地受到其自激辐射中产生的外延量子点位置的随机性质的影响。

紫金光电的老师及同学们在报告结束后纷纷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包括工艺制备、加工技巧、原理机制等等,与刘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使大家了解到了量子光子器件的前沿技术和研究进展,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刘进教授 简介:

刘进,中山大学物理系教授、中组部青年千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2007年和2009年在华南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2年在丹麦科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Ph.D. with Peter Lodahl and Jesper Mork)。之后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与Kartik Srinivasan博士合作开发集成量子光子电路,继续从事量子光学与半导体纳米加工的研究。2016年回国加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目前的研究活动包括利用分子束外延,半导体纳米加工和低温光学表征的集成量子光子学和纳米光子学。 研究方向:纳米光子学、集成光学、半导体量子光学。

 
 
 
 
     

 

© 2004-2012 浙江大学 浙ICP备05074421号